▲環安、農安、食安政策座談會與會人員合影
記者/愛農文創
於去(107)年舉辦的第六屆全國農業會議中所做成的結論,教育部於今年擴大廣邀各級學校、法人團體及事業單位辦理食農教育,旨在讓食育與農育合一而且成為全民運動。而中正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研中心與社團法人台灣扶農協會舉辦多次座談會亦在以學校與社會團體等共同努力,讓政策更能貼近落實台灣農業的需要。
本次座談會共同主持人同時也是政策中心主任的廖坤榮教授於座談會一開始,即明確指出,台灣農業的優秀程度並不亞於周遭的國家或地區,而且台灣所產出的農特產品及其加工品絕大部份也都有很高的水準;雖然偶有聽聞一些不是很好的訊息,但是並不影響整體農特產品的品質。然而消費者在選購農特產品時,應如何能挑選到無毒且有信譽的產品,是我們可以來努力的一個著力點。
[wds id=”3″]
與會的嘉義縣傑出農民協會理事長郭素貞表示,台灣是以小農為主體,農民皆是本著種出來自己吃同時也可以賣的心態種植,而農民辛勤種出來的農產品應該是要有一個合理的價格,而不是任由人家用嘴巴去喊價卻不去考慮到農民的生產成本,農特產品不能概括用一般商品的角度去做銷售,政府政策應該要給農民一個最基本的價格,避免農民血本無歸。
台灣農特產品的好,要做到跟日本一樣。在日本,他們只要知道是他們自己國產的,就不會有人質疑品質。所以,台灣要把這個點做好,就成功了。吳鳳科大觀光休閒管理系朱耀祥教授在座談會上做出以上的表示。而嘉義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陳淳斌教授則指出,若一個國家的旅遊業需要做到靠政府的補助才能夠生存,那真是一種悲哀啊!政府應該檢討現在有舉辦農民市集的地方,如何讓其能夠發揮類似美國Farmer’s Market的模式,看看能否產生較全面性的成效,而不是現在大家看到的小規模、小區域的發展方式,我們應該要朝這個方向做出努力。
台灣扶農協會長期致力以扶助農業為發想點,祈盼台灣的農業更好;而台灣農業要更好,首先要做的事是必須滿足農民的基本生活收入無虞,避免農民血本無歸。因此,我們透由扶農協會台灣原產農特產品評選暨驗證辦法,經由協會派員赴產地挑選優質農產品,每批送農藥殘留無檢出檢驗,並貼上扶農協會TWOQV防偽標章,讓消費者買到的農特產品多一層保障。扶農協會理事長鍾震璋特別提出以上的說明。
本次由中正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研究中心與台灣扶農協會、嘉義縣傑出農民協會共同舉辦「環安、農安、食安政策座談會」,會中還有台灣農村藝術家張家農、農民時報執行長徐正郎、旭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團隊執行長陳振中博士等集結學界、產業界、媒體平台及社會團體等各方與會座談,共同期許台灣的農業一定要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