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1450養網軍,不如幫台灣小農搞網紅!

台灣小農在種植上都是非常專業和厲害,但是,會生產卻不會行銷,通路幾乎都是被財團或中間商所掌控,在行銷與通路上,小農一直是弱勢中的弱勢。圖為嘉義長春農場 / 照片 鍾震璋。

作者 / 鄭維棕

立委日前踢爆農委會在2019年「新農業政策多元傳播案」及「後續擴充勞務採購案」共編列了1450萬元,招募4名專責小編回應農業錯假訊息,引發外界譁然,質疑是用公帑養網軍。農委會主秘張致盛還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指稱這個新聞根本就是「假新聞」,搞的社會似乎都在討論「假新聞」,媒體似乎對台灣小農的現況,反而不太在乎。

台灣小農過的如意?果不其然,接著又是鳳梨盛產的壞消息,鳳梨價格崩盤,不斷的在媒體傳播,甚至傳出嘉義每斤只賣一元的消息。17日台北果菜市場拍賣均價每公斤為19.2元,因此,媒體報導,有「鳳梨王子」之稱的台南青農楊宇帆因為被客人問「為什麼鳳梨價格崩盤還那麼貴」,讓他發火,楊宇帆認為今年因暖冬的關係,鳳梨普遍早熟,嘉義又不如高屏那樣溫暖,所以比較不會退酸,讓次級鳳梨價格變的比較差。但高喊鳳梨價格崩盤,楊宇帆認為傳播的過頭了!

台灣位處亞熱帶,每年又有颱風過境,再加上地球污染嚴重,因此,氣溫變的越來越極端,農作物也受到這些氣候影響,台灣小農的生產,變得越來越敏感。不是氣溫太暖化,就是颱風非常嚴重,導致農作物的災害一發就不可收拾。

而小農面對極端的氣候,再加上所有的通路行銷受到許多批發商的控制,因此,當因氣候極端生產過剩時,農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辛苦栽種的水果蔬菜被賤價購買外,別無他法對抗這個大環境。一旦颱風造成嚴重災損時,也是中間商掌握所有價格通路,小農卻一點也沒有獲利。

台灣小農在種植上都是非常專業和厲害,但是,會生產卻不會行銷,通路幾乎都是被財團或中間商所掌控,在行銷與通路上,小農一直是弱勢中的弱勢。因此,政府要協助小農,除了休耕政策、補助政策、收購政策等外,如果能夠在行銷這個重要的關口上,多放經費在這個項目上,也不要把許多的錢都放在建設上,相信對於台灣小農的農作出路,一定會有很大的助益。

「新農業政策多元傳播案」及「後續擴充勞務採購案」這兩個標案共編列了1450萬元,而這兩個標案,根據立委調查,農委會早在106年度起就開始編列了,在行銷徵求書中顯示,1450萬元中的65%要運用在廣告宣傳上,剩下的35%用在4名小編薪水上,大約是507萬元。

其實,如果摒棄政黨之見,農委會願意花錢在現在當紅的網路行銷上,這是好事。但是,若把這些錢拿來當作政黨惡鬥的工具,蒐集輿情,拿國家的資源來養網軍作為打擊對手的資料,這就落人口實,不但得不到社會的認同,更會讓農民感到嫌惡,在下次選舉中,一定會被選民唾棄的!

如果農政單位真心願意協助農民,那就要在行銷與通路上多多協助小農,甚至用更多的經費在媒體與網路的行銷上,甚至培養自己的農業網紅,幫助小農,讓小農的產品在網路上、媒體上多多曝光,創造農業網紅通路,多多協助小農有機會介紹自己的產品,讓更多的台灣民眾或華人,透過網路行銷或媒體,認識小農,真正幫助小農更有機會把水果賣出去!

發佈留言